优秀毕业生
Outstanding Graduates
丁芷莹
海洋学院
2024届本科毕业生
海洋科学(物理海洋与观测技术)
毕业去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直博
荣誉奖项:2020-2021学年上海交通大学B等奖学金;2021-2022学年上海交通大学申万宏源奖学金;2022-2023学年上海交通大学B等奖学金;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铜奖;第十三届 “ 挑战杯 ”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初遇海洋,结识海洋
丁芷莹初入交大,是在工科试验班的平台。在大一分流时,排名比较靠后的她被分到了海洋学院这个年轻的新学院。这是她初遇海洋,结识海洋的契机。怀揣着好奇与探索之心,她决定尝试与了解海洋科学这个专业。在学业方面,丁芷莹态度端正,认真仔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她都一丝不苟,争取最好的表现。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她慢慢体会到了海洋学科的魅力。
尝试科研,了解海洋
在大二和大三期间,物理海洋专业的丁芷莹参与了两期本科生PRP科研项目,都是生物海洋方向的。她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一门学科,就要全方位的去认识它。海洋科学是一门融合了基础理论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学科,丁芷莹想进入实验室中,通过做实验去探索这门学科的奥秘。她做的PRP项目中,其中一个是“基于海洋藻类的精华液的制备和开发”,在这个项目里,她与项目组成员共同合作,帮助课题组成功申请了一份关于海藻精华液制备的实用新型专利,她主要负责文献调研、工艺改进与创新部分。另一个PRP项目是“颗石藻的钙化机制初探”,她通过这个项目,学习并使用了海洋生物实验室的设备,并从基因转录组层面初步分析了颗石藻的钙化机制。通过两段PRP科研项目的学习,她才算是真正了解海洋科学工作者的相关工作。
实践探索,关心海洋
丁芷莹在大一暑假期间参与了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前往浙江舟山青浜岛进行了海洋环境与海洋垃圾相关的调研,并对当地渔民进行了访谈。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她看到了环境恶劣,垃圾非常多的海岛,意识到保护海洋环境刻不容缓,维护地球美丽海洋,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
同时,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她意识到海洋渔业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于是在大二期间与同学们参与了智慧渔业项目,在曹玲老师团队带领下,研究如何运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提高水产养殖效率。在上海交通大学的“盛宣怀杯”创新创业比赛中,她与团队的成员一起提出了“鱼水擎——智慧渔业助力振兴乡村农文旅新发展”项目,并获得了校级银奖和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铜奖的好成绩。
出海入海,爱上海洋
在大三的夏季学期,丁芷莹有幸参与了“雪龙2”号试航暨第2次科教融合海上教学航次。第一次登上大国重器“雪龙2”号,并在东海海域进行了专业实习,教科书上所学的知识变成了真切的仪器。无论是做各种学科实验,还是在飞行甲板看着大海发呆的时候,她都感觉无比自豪。这段旅程之后,她更加热爱海洋科学,海洋成了她心中浪漫的代名词。
同样,丁芷莹还选修了学院开设的《科学潜水》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她在海南三亚,潜入祖国南海,与海洋生物来了个亲密接触,并成功考到了开放水域的潜水证。
通过“出海”,“入海”,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海洋科学这个神秘又浪漫地学科。
丁芷莹参与科教融合海上教学
多元发展,茁壮成长
在繁重的课业之外,她还积极地参与了院校两级的学生工作和各类活动。她曾担任校团委交大艺术中心的学生干事,参与筹备了校园十大歌手、本科生迎新晚会与毕业晚会等大型校园问题活动。同时,她也曾担任海洋学院团委学生会文体部和秘书处的干事,协助学院开展各类活动。目前,她还是海洋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协助处理党支部的日常工作,该党支部获批上海交通大学第三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
不仅如此,她乐于助人,关心同学,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马拉松、校园疫情防控管理志愿者等,都留下过她的身影。
同时,她还是校合唱团的成员,参与过大大小小的演出,如校庆典礼唱校歌以及合唱团音乐会等。作为校礼仪队的成员,她也参与了如研究生毕业典礼等多个重要活动的颁奖工作。
四年来,这些丰富的学生工作和实践经历,培养了她与同学共同合作的能力、组织能力与实践管理的能力。
以上就是丁芷莹在大学四年与海洋的浪漫故事,也是她个人成长的些许片段。星空之下,山海之间;向光而行,奔赴远征。日后,她将继续保持谦逊、努力和进取的态度,以更高的目标和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实现个人价值、服务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 | 丁芷莹
排版 | 阿依努尔
责编 | 陈亦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