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白在《江夏别宋之悌》写到:“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碧蓝澄澈,明丽见底,这句话用来形容百慕大三角的马尾藻海域,也是再合适不过。但奇怪的是,面对这片宛如天境的美丽水域,人们的第一反应却是唯恐避之不及。
马尾藻海拥有世界上最清澈的海域,在这片海域中几乎没有浮游生物。其透明度达到66.5米,在某些海区,透明度达到72米。每当晴天,把照相底片放在1000余米的深处,底片仍能感光。这是所有其它海区所望尘莫及的。
除了海水清澈这一个特点之外,马尾藻海终年无风,这片水域几乎平静无波。所以在船只只能凭借风力前行的年代,如果不小心贸然闯入这片海域,便会丧失航行动力,受困于此。
从马尾藻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在这一水域中,马尾藻的数量惊人。马尾藻这种植物,不需要攀附在海底或者石头上生存,它直接就可以在开阔水域上自由生长,成片繁殖后逐渐蔓延开,像海面上的一块块毯子。
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就曾被困在这里接近一个月,险些命丧于此。公元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的船队无意中闯入这一海域,他们从远处看以为这里是新大陆的草原。但是等船只驶近之后,一望无际的马尾藻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这里是一片危险地带。他们马上决定撤离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但是他们的船桨被马尾藻死死缠住,所有船只都几乎动弹不得。哥伦布和他的团队在这里被困住了三周,费尽艰辛才从这里逃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奥兹明少校曾亲自去了马尾藻海,海上无风,“绿野”发出令人作呕的奇臭,到处是毁坏了的船骸。海藻表面有极大的粘性,吸住人的手后,竟留下了血痕。到了晚上,海藻像蛇一样爬上船的甲板,似乎要将船裹住不放,为了航行,他只好把海藻扫掉,可是海藻越来越多,像潮水一样涌上甲板。经过一番博斗,精疲力尽的他侥幸得以逃生。
在很多航海家口中,马尾藻海都是一片可怕的区域,所有经过的船只都会被海藻捕获。船员的生命会渐渐被耗光,最后只剩下白骨和船只的残骸。这样的说法很容易被夸张为更为奇幻的故事和传说,而百慕大三角也就在这一海域附近,所以马尾藻海更是被蒙上了一层神秘又魔幻的阴影。
在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的共同努力下,马尾藻海“诡异的宁静”和船只莫名被困的原因被找出来了。
原来,这块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椭圆形海域正处于4个大洋流的包围中。西面的湾流、北面的北大西洋暖流、东面的加那利寒流和南面的北赤道暖流相互作用的结果,使马尾藻海以顺时针方向缓慢流动,这就是这里异乎寻常“平静”的原因。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才会使古老的依赖风和洋流助动的船只在这片海域踟蹰不前。
而海面上密密麻麻、一望无际的海藻往往会干扰船员的视线,并使其误以为到了离岸边很近的地方,诱使船只驶入。但船只驶入后却是久久寸步难行,船员下船检查后就会发现船底早已被海藻缠满,甚至船员也会被海藻缠住而造成大量人员死亡。
现代科技进步后,人们改进船只,依靠物理方法就可以解决麻烦的海藻了,面对各种意外情况几乎都有应对方法。
虽然马尾藻海中的海藻被证实了并非是阻挡船只前进并吞噬海员的魔藻,但笼罩在它头上的神秘光晕却似乎并未因此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