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感谢您的陪伴 —
转眼间,我们已行至2024年的最后一日
回望这一载春秋
我们携手并肩
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更在磨砺中实现了成长与蜕变
此刻,让我们一同细细品味
重温2024年那些动人心弦的精彩篇章
ONE
人才优势与创新活力
— 2024 —
我们引育并举
着重培育优秀青年英才
人才储备优势不断凸显
✨新增国家自然基金委优青(海外)3人。
✨张召儒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青年科技人才;顾思凡获2024年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曾铮荣获第一届“睿远青年科技奖”、入选上海交通大学第二批“思源学者”。
✨王显威获颁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优秀教师;杭超洵获校第八届青教赛一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率达33%,其中面上项目资助率40%。
✨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包括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Geoscience等顶级期刊9篇。
✨新增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1人、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上海市启明星1人、启明星(扬帆专项)1人、上海市浦江计划1人;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档1人、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1人。
TWO
未来科技与华体会体育是里尔赞助商
— 2024 —
我们关注学科内涵,瞄准未来科技
赋能华体会体育是里尔赞助商,提升整体育人成效
✨“哪吒”项目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问鼎全国总冠军,实现交大历史性突破,学院培育项目国赛获奖率超31%,市赛获奖率超54%。
✨实现本科课程AI赋能全覆盖,获批“人工智能与海洋可持续发展”微专业,开设“AI+”前沿课程2门、校级教改项目2项。
✨聚焦育人质量,2024届本科生深造率92%,硕士生深造率24%,博士生高水平学术就业率56%。
✨强化实践育人品牌,开展“雪龙”号、“雪龙2”号海上实践,组织编写全国首个科教融合航次教材,与极地中心共同组织了由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参与的联合教学航次;建设特色品牌课《科学潜水》,挂牌科学潜水实践教育基地。
THREE
多元开放与国际合作
— 2024 —
我们将国际化融入学院发展全过程
推进全球合作走深走实
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聚焦极地生态与环境,牵头9个国家14家单位组织南极秋冬季的黑暗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国际合作;聚焦海底碳循环科学问题,牵头8个国家42家单位成功获批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大科学计划。
✨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委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2项;获批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中国—克罗地亚科技合作委员会交流项目,中国科技部-欧洲空间局“中欧-龙计划六期”项目,与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联合组织发展中国家深海资源研究性开发国际培训班。
✨与自然资源部极地中心联合主办“极地科学亚洲论坛”20周年大会,为亚洲各国在极地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推动极地事务智库建设,与极地中心共同编写并出版了国内首部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状况评估专著《南极罗斯海生态系统》。
✨1名硕士生前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实习,5名博士生赴加拿大、法国、德国进行联合培养,6名本科生赴法国、德国等开展暑期游学。获批校级国际科研实习基地2项,2名研究生参加国际极地科考。
✨首次完成香港科技大学暑期科研实习项目、“河口海岸研究实践”国际暑期课程,首次招收外籍博士后2人、留学生1人。
FOUR
部部共建与学术共同体
— 2024 —
我们持续推动部部共建
打造科教融合学术共同体
✨自然资源部大亚湾海洋风险与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挂牌;上海市极地生命过程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并进入运行阶段;极地生态与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入初建期。
✨科教融合教学航次辐射效应,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极地科考向国际化延伸,申报我国首个“蓝冰”大科学计划。
✨自然资源部、教育部组织部部共建交流会,共建成效突出。
FIVE
科学艺术与科学普及
— 2024 —
我们将科学与艺术融合
传播海洋知识文化
开展海洋科普公益服务
✨结合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和世界海洋日,组建“航行极地”宣讲团,线上线下举办“交·极”展览,邀请著名钢琴家孔祥东为交大师生带来海洋主题音乐分享会。
✨面向全国优秀高中生开设“蓝色海洋—十个为什么”课程,组织学森挑战计划创新挑战营“走进蓝色海洋”分营;“海洋拾贝—海洋科学科普网络实践”获校网络文化实践精品项目;联手思源公益开展远程乡村科普课堂,向大山里的孩子传播科普海洋知识与文化。
✨曾铮在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新华网拍摄的“科普话强国”系列科普视频中,担任海洋强国系列第一集《上天入海》的主讲人,并受邀加入上海市中小学科学副校长专家库、被聘为上海科技馆首批科学专家库成员。
SIX
思想引领与高质量发展
— 2024 —
我们坚持信念引领
完善学院管理与治理体系建设
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赋能学院发展“加速度”
✨顺利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新一届党委委员中教工支部书记全覆盖;内设机构优化重组,以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和水平。
✨以“主题党日+”为抓手,各支部凝练特色,联合教发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等打造“党建+N”品牌活动。
✨学院团委聚焦培育兼具海洋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蓝色青年,荣获校2024年度“五四特色团委”。
✨博士生吕晨昕获评校学生年度人物奖;博士生钟一鸣获校研究生“学术之星”提名奖;本科生刘倪黎获毕业生演讲比赛特等奖,并在校毕业典礼上发言;本科生夏秋宇获评 “凡·星”校励志典型人物提名奖。
✨生物海洋与海洋生物团队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
✨联合媒传学院、空天学院、期刊中心等兄弟院系单位开展多次思想引领主题活动。
✨联合兄弟院系开展定向越野、四院歌手大赛、十院荧光夜跑、自科五院迎新晚会等文体活动,学院师生在第50届校运会上表现优秀,学院辩论队、排球队和足球队在校级比赛中实现成绩突破。
此刻,岁末的钟声悠扬不绝
它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告别
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号角
预示着一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新篇章即将翻开
在这片广阔天地里
无限的可能如同璀璨星辰
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创造、去实现
让我们满怀希望与憧憬
共同迈向充满奇迹的2025年
编辑 | 谢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