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8 日下午,上海市极地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以下简称“极地前沿基地”)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顺利召开。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秦为稼研究员,及委员会成员陈建芳研究员、何剑锋研究员、高郭平教授、王风平教授、侯书贵教授参会。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处处长范仁华莅临指导,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史文博代表学校出席本次会议。
史文博副院长首先对上海市教委领导的关心和指导表达了感谢。他指出,极地前沿基地在过去三年多的建设期稳步推进极地科研工作,围绕生命演化、生物资源、气候变化三个核心研究方向,持续总结成果,表现亮眼。
在学术汇报环节,科研人员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科研进展。林培根副教授带来“Upper-layer Circulation at the Mouth of Amundsen Gulf, Arctic Ocean”精彩报告;张瑞峰研究员汇报了“极地海洋铁的供给、输运及其生态效应”;朱卓毅研究员分享了“高纬度近海有机碳对全球变暖反馈机制的几个特点”;马玉欣副教授汇报了“北大西洋化背景下全氟化合物向北冰洋中心区中深层水体的入侵”;曾铮研究员与大家探讨了“哪吒海空跨域无人航行器:从近海走向极地的思考”。
基地主任周朦教授向学术委员会详尽汇报了 2024 年度基地建设的整体情况,涵盖人才梯队构建、科研任务推进、学术成果汇总、国内外学术互动交流,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布局等。
学术委员会一致认为,极地前沿基地2024年度的工作成效显著,成果丰硕,人才队伍建设有力,希望继续推动更多的创新性科研项目,推进国际合作,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秦为稼主任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一是建议基地继续发挥基础优势,持续推进与极地中心的合作,不仅要助力学科发展与学院建设,还要强化与其他高校队伍以及校内各部门的协作,凝聚更大合力;二是建议基地深入领会国务院最新发布的2035年规划文件精神,精准把握发展时机,为国家极地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最后,范仁华处长作总结发言。他代表上海市教委向各方表达诚挚感谢,并回顾了2021年以来上海市响应国家战略需求设立基地的历程。展望2025年后续支撑模式,他着重强调了海洋与极地力量对上海未来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
本次会议为上海市极地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后续发展锚定了方向,有力推动基地朝着极地科研纵深领域迈进,为国家极地科研事业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供稿 | 叶子靖
编辑 | 谢安琪